服饵丹石、房中术、吐纳导引的兴起

  秦皇、汉武当政时,社会上出现了一批自称有长生之药或特殊法术的方士和神仙。于是,炼丹术、服石法、神仙术与房中术之类的所谓养生术充斥天下。

  统治者动用大量人力、财力广为炼制“仙丹”,故汉代已出现了炼丹的文献,在《淮南子》、《淮南万毕术》中,都提到汞、铅、丹砂、雄黄笄药物。东汉魏伯阳著《周易参同契》,被讲为中闻炼丹史上的“丹经”,阐述炼丹之理,也如实指出了金石的危害。与服丹同时盛行的还有服用由矿石组成的方药,因其弊端很大,故丹石之风直至虏代以降,逐渐冷却,终未能成为养生学的主流。当然,辩证地看问题,炼丹术标志着当时我国冶金手工业的发达程度,在化学史上亦有重要贡献。

  所谓房中术,是进家修炼内容之一。《索问阴阳应象大论》有“七损八益"之说,对其所指代有争议。直至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吁汉墓出土《养生方》后,内有对“七损八益”的具体解释,才揭示其含义实乃房中术的一大总结。说明泰汉之际,人们已认识到有节制的、方法得当的性生活,有助于心身健康,这其实也属养生方法的一部分。

  相对于服饵丹石与房中术,吐纳导引则更具积极的作用。《内经》将先秦萌发、流传的吐纳导引术,定名为“术数”,阐明其机理是从真气、守梢神,其方法是调神、调气和调身,还记载具体的练功方法和防治疾病的作用。此后,张仲景与华佗对导引术在理论与方法上皆冇所创新,并使之广为流传。魏伯阳的《周易参同契》虽专论丹术,但同时有许多关于导引的内容。吐纳导引术在这一时期盛行的情况,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脚书简《却谷食气篇》与《导引图》中得到了全而展示与证实。

  秦与两汉,古代养生术的种类与方法已俱全,加上中医体质辨识养生学被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,得到了充实和发展。这些均对《内经》所确立的中医养生学说给予补充与发挥,也夯实了支撑其体系的框架,古代养生在此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体质辨识养生学。



  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