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象学说与中医体质辨识养生理论的结合

  自《内经》构建藏象学说体系后,历代多有补充发挥,不断完善。明淸时期,藏象理论又有新的突破。

  中医体质辨识在明代藏象研究最有成就的是温补学派,突出脾胃和肾命的主题,张景岳便是代表人物,著有《类经》、《策岳全书》等,在“真阴”“真阳”论的基础上,大力阐扬命门学说及其与脾胃的关系,以命门之气为脾丙之母。基于上述理论,张景岳认为养生重在命门,实质是养真阳、元气,有“阳强则寿,阳衰则夭"的观点(《录岳全书传忠录》>,重用温补具元的方法来养生防病治病。

  赵献可亦言肾命水火,强调命门与脏腑相关,为卜二官“真秸真主”,十二官的功能活动皆以命门之火为职动力,其《医贯内经二官论》主张养生治病,均以保养真火为要。

  明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创五脏坐功,于药物调养五脏之外补充了气功调养五脏之法。淸尤乘《寿世有编》,从调神、节食、保稍等方面明确了五脏调养的法则。

  对于五脏在养生中的主次,见解各异。李中梓、万全认为,五脏调养当以脾肾为中心;王文禄先》则认为当以心脾为养生大要;汪绮石的《理虚元鉴》则主张补虚当以肺脾肾二脏俱重。

  藏象学说夯实养牛的内在依据,任何养生方法,无论是调养气血秸神或是阴阳,终不离脏腑藏象理论与养生的紧密结合,既突显其应用价值,也使养生学冇了质的飞跃。



  
Baidu
map